Pili Wu Design街角文化創新設計

 專訪:Pili Wu-Design創辦人暨設計師吳孝儒

[企劃部採訪編輯]

從圈凳看見Pili Wu的設計思維

  憑藉設計作品「圈凳」在米蘭設計展受到注目的Pili Wu Design設計師吳孝儒,將台灣的街角文化融入設計作品中,讓台灣設計躍上米蘭設計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塑膠凳,及歷史劇中常見的官帽椅;一邊是庶民文化,另一頭則是高階文化;一個塑膠,一個是木頭。不同材質及不同文化背景在吳孝儒的巧妙結合下,成就了一項聞名國際的台灣設計品「圈凳」。

  「越容易被忽略的東西越代表這個文化的根本」吳孝儒抓住了這個靈感,看見我們沒注意到的台灣街角文化。我們好奇地想要了解他是用什麼方式去觀察生活的呢?吳孝儒:「東方人蓋房子總是先拆掉再蓋新的,但歐洲國家就不一樣,他們喜歡住老房子,因此他們有很多的歷史脈絡可循。台灣的設計師為什麼喜歡觀察東西,因為我們已經很難在歷史上找到連結了」 台灣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忽略了對歷史文化的保存對設計師們來說,在台灣新舊歷史的轉折上比較難找到刺激設計的靈感。 正因為如此我們轉而透過街角文化、庶民文化去挖掘。

  或許在生活中找尋創意及設計靈感一點也不難,從身旁隨處可見的事物開始,放慢腳步,花時間去討論,去創新,我們所發掘的事物就蘊藏著無限可能。

隱身街道中的打鐵英雄

  打鐵的傳統技藝的消失是可惜的,Pili Wu Design團隊嘗試著用多彩的面相讓民眾關注傳統打鐵技藝留存的議題。透過吳孝儒在展位熱情的解說興城街打鐵聚落的故事,以及攤位上擺放精巧可愛的鐵製品,「中山打鐵聚落」擺脫大眾對打鐵製品的粗獷印象。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興城街從日治時期至今,如同一個聚落般存在著許多打鐵店,在這條街上有多少打鐵師傅曾意氣風發地揮舞著槌子,站在高溫火爐前敲打鋼鐵,鑄造出各式各樣的器具,為人們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如今那條街、那些打鐵的師傅,因為時代的變遷逐漸衰老。「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參加台灣設計師週展的原因,來這個展的人不一定是設計師,也有許多ㄧ般民眾」吳孝儒關切的說。

  透過與一般民眾面對面的說明,了解傳統打鐵業的困境,拉近民眾與打鐵師傅們的感情,更希望讓大家了解到打鐵業與現代生活仍然能緊密的連結在一起。「師傅們都很友善,假如你想要做一些特別的家具或鐵製品,甚至想要一、兩個零件都是可以的!」


書山 : 設計概念來自於鐵片加工最常見的雷射切割與彎板技術,以一本本的書層疊出連綿不斷的小山丘,象徵著「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道理!

無名氏計畫

漆瓷:鶯歌是台灣少有的陶瓷產業重鎮,對位北部的設計師來說,鶯歌擁有絕對的地理與長久的陶瓷生產技術優勢,所以觀察現有的台灣文創業者中,陶瓷商品佔為最大宗,而在長久的鶯歌產業史,也延伸出了許多沒有版權的「公版」作品。而在UTP開始的計畫中,希望運用鶯歌路上隨手可得的公版的器形及復古花紙,發展全新系列的特殊文化商品。

  設計可以說來自於人的需要,但同樣的,人的需要也跟著時代在轉變。台灣各地充斥著許多被人逐漸遺忘甚至淘汰的設計,然而大多的作者已經無法考究,這些設計被Pili Wu Design團隊稱為「無名氏的設計」。

  「在沒有歷史脈絡可尋的情況下,設計師需要為這樣的設計去發聲,去重新建立歷史定位,這也可以成為設計師創作的題材。」經由設計師創新的思維為這些找不到源頭的設計創造在這個時代的新定位,這正是Untitled project「無名氏計畫」想要實現的。這個系列計畫的第一例,選定為鶯歌陶瓷產業中重要的一環「花紙」。

花紙為傳統的花瓶及神壇的瓷器上所貼的圖案,如今大眾喜歡的風格改變,已經鮮少人會購買使用

  「我們設計師將累積在倉庫裡的花紙圖案挖出來重新看一次,尋找還可以使用的圖案」Pili Wu Design設計團隊結合了現代設計手法,用顏色和幾何的圖形將花紙做了第二層的變化運用,讓花紙成為了當代,甚至有未來感的設計元素。Pili興味盎然地說: 「如果你要做宋朝的東西,不是把自己變成宋朝人,而是想想看宋朝人到現代會做什麼事」

 

Copyright © V333.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V333創意生活
V333 Creative Life


105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1-7號9F
9F, No. 1-7, Section 5, Zhongxiao East Road, Xinyi District, Taipei City
TEL  +886-2-25798555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